新闻中心News
药厂U19主帅专访,勒沃库森青训媲美拉玛西亚 独特理念铸就未来之星
在德国足球青训体系中,勒沃库森的青年学院一直以培养技术型球员著称,勒沃库森U19主帅马尔科·格罗特(Marco Grote)在接受专访时,将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与巴塞罗那传奇的拉玛西亚相提并论,但也强调了双方在理念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一观点引发了业界对德国青训模式的重新审视。 “技术流DNA”的共通点 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勒沃库森青训营近五年为德甲输送了9名职业球员,其中7人主打技术型位置,而拉玛西亚同期为西甲贡献12人,技术型球员占比同样超过80%。 差异:德国青训的“全能性”要求 这种差异源于两国足球文化的不同,德国足协自2014年世界杯后推行的“青年球员全面发展计划”明确规定:U19以下球员需至少掌握两个位置的基本技能,相比之下,拉玛西亚更鼓励球员在固定位置深耕,如梅西、伊涅斯塔等球星均是从小定型位置。 设施与科学化训练的突破 药厂独创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也备受推崇,年轻球员上午在合作院校完成文化课程,下午则分两组交替进行技术训练和战术理论学习,这种安排既保障了球员的教育权益,又比拉玛西亚全封闭模式更符合德国教育法规。 文化融合:土耳其裔球员的崛起 相比之下,拉玛西亚仍以加泰罗尼亚本地球员为主,尽管近年来开始引进非洲裔苗子,但文化同质化程度仍较高,德国《踢球者》杂志分析指出,勒沃库森的多元策略可能更适应未来足球全球化趋势。 挑战:留住天才的竞争 为此,勒沃库森在2025赛季实施了“天才保护计划”:与15岁以上梯队球员签订含一线队出场条款的合同,并设立2000万欧元的最低解约金,这一举措已初见成效,今夏仅有1名U19球员转会离队。 瞄准2030世界杯周期 在这场横跨欧陆的青训对话中,勒沃库森正以“德国式拉玛西亚”的独特定位,书写属于自己的足球哲学,正如格罗特所言:“我们不必成为谁的第二——药厂青训,就是未来之星的第一站。”
格罗特表示,勒沃库森青训营与拉玛西亚最相似之处在于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我们从U12梯队开始就要求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下保持控球能力,这与拉玛西亚的‘tiki-taka’哲学一脉相承。”他举例称,目前效力于一线队的攻击型中场弗洛里安·维尔茨(Florian Wirtz)正是这一理念的产物——其细腻的盘带和视野被广泛认为具有“拉玛西亚式”的烙印。
格罗特特别指出,勒沃库森体系与拉玛西亚存在本质区别:“西班牙青训更专注位置专精,而我们要求球员具备多位置适应性。”他以2024年欧青赛冠军成员帕特里克·希克(Patrick Schick)为例,这位从药厂青训走出的前锋不仅能担任中锋,还能回撤组织甚至参与边路防守。
在硬件层面,勒沃库森青训营的投资令人瞩目,2023年启用的新训练基地配备了生物力学分析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战术模拟系统,这些设施甚至优于拉玛西亚现有的技术装备。“我们能用数据量化球员每次触球的角度和力度,这是传统西班牙青训尚未普及的。”格罗特透露,该系统的应用使得球员决策速度平均提升0.3秒——这在顶级比赛中往往是制胜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勒沃库森青训近年来成功融合了多元文化,目前U19梯队中有6名土耳其裔球员,占比达35%,其中队长埃姆雷·卡恩(Emre Can)已被视为德国下一代中场核心,格罗特认为,这种多样性是区别于拉玛西亚的另一大特色:“我们的更衣室里有德语、土耳其语和英语的交流,这种文化碰撞能激发创造力。”
当被问及青训最大难题时,格罗特坦言是豪门俱乐部的“挖角战”,2024年夏窗,拜仁慕尼黑以800万欧元违约金签下药厂U17门将卢卡·施密特(Luca Schmidt),这已是近三年流失的第五名潜力新星。“拉玛西亚有巴萨一线队的吸引力,而我们得用更清晰的晋升路径说服球员留下。”
格罗特最后强调,勒沃库森青训的终极目标是为德国队培养2030世界杯的核心力量。“维尔茨已经证明药厂能产出世界级球员,接下来我们要让这种案例从偶然变成常态。”据悉,德国足协已将药厂青训营列为重点合作基地,双方将联合开发针对高空球和逆足技术的专项训练模块。